南昌大学党风廉政网
  • 当前位置:
  • 首页» 廉政文化  >>

勤廉江西史鉴|兄弟皆才俊 儒风传千年——陆九渊的家风故事

发布时间:2023-06-04

陆九渊(1139-1193年),字子静,号象山,世称象山先生,江西金溪人,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,“心学”开山之祖,与朱熹并称于世。陆九渊一门治家严谨,代有名儒,被敕封为“义门”,成为中国古代家族的典范。

“一家兄弟学,千古圣贤心”“义居十世儒门第,六相三贤理学家”“宋来门第高山斗,代有人文冠古今”“旭日祥光晖义里,宗风瑞气蔼儒门”……在江西省金溪县陆坊村大儒家庙内,一副副后世学人满怀景仰题写的楹联匾额,彰显了陆九渊及其家族的声名和影响。


金溪县象山公园陆九渊雕像.jpg

金溪县象山公园陆九渊雕像


金溪陆氏自五代末年迁来金溪县,治家奉行“家国同构”理念,由家长组织生产,子弟轮流协助管家,家族成员各司其职,一应事务皆有制度,400多年一直合族而居,数代同堂,不分财产田亩,保持着“诗礼簪缨”之风。其族人在朝为官者众多,数百年从未出过一个贪官污吏,陆九渊兄弟六人皆学识不凡、卓然有成,这与其家族世代传承的清廉家风密不可分。

陆九渊家族规矩严格,管理有序,家庭事务严格依制度办理。陆氏家训《居家制用》既是居家理财指导书,也是廉洁奉公之纲领,不仅强调做人的道德要求,又遵循道义原则教导财费开支,在古代家训中颇具特色。《十八条家规》《十二条家法》中规定“节俭宜讲”“沉败会银者照银多寡议罚”,以家规家法形式让人不敢贪、不能贪。家族成员每日早饭前聚族诵唱《诫戒辞》,时时重温“酒肉贪多折人寿,经营太甚违天命”等警醒劝诫之语,使陆氏子孙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廉洁观念。

生在这样一个良好家风环境中,陆九渊一生追求“堂堂正正做人”,他认为“宇宙之间,如此广阔,吾身立于其中,须大做一个人”,并提出“人要减欲,剥落洗心”。公元1188,他创办象山精舍,每开讲席,学者群集,“户外履满,耆老扶杖观听”。在白鹿洞书院讲谈义与利,令听者当场涕流,朱熹听了也深为感动。讲学五年,求学者数千人,培养出不少精英,但他依然过着简易、朴素的生活。在《与陈宰》中,他写道:“吾春末归自象山,瓶无储蓄,囊无留钱,不能复山。”

陆九渊不仅自身清正,还以身作则教育配偶、子女。公元1191年,陆九渊就任荆门知军。荆门是南宋边地,处江汉之间,为四战之地,是军事要塞,但实际防务极差,连城墙也没有。陆九渊身先士卒,带头捐献半年俸禄,还亲率妻子儿女一齐上工地参与筑城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全城四千官兵一起挖土筑墙。短短20天,护城墙就建了起来,速度之快令人惊异。原本预算花费二十万串钱,结果只花了五千串,大大节约了开支。

在荆门任上,他清正廉洁,爱民如子,呕心沥血,事事躬行,大力推行“荆门八政”:严防务、建保伍、重法治、除弊风、罢三引、蠲铜钱、勤视农、堵北泄,使荆门形成了政清弊绝、民风纯厚的局面。荆门人民至今都深念其恩,建有“陆夫子祠”奉祀他。

义门流芳,精神长存。如今,陆氏义门门楼上还镶嵌着“规行”“矩步”四个大字,告诫陆氏后人莫忘宗规家训,也警醒后人要遵规守矩、方正为人。



来源:廉洁江西